欢迎您来到弈海会员网官方网站!

热点新闻

图片聚焦更多>>

围棋文化暖心公益行讲堂 刘斌:围棋中的儒道文化

 发布者:     2020-03-21 12:59

  文章来源:围棋报与你同行

  围棋文化暖心公益行名家讲堂 刘斌:围棋中的儒道文化

  刘斌,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人,九三学社社员,围棋一级裁判、武术一级裁判、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现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围棋文化、古琴文化、武术文化、金庸小说等,曾获黑龙江第四届高校微课大赛一等奖、黑龙江省第二届传统武术比赛男子软器械银奖,撰有《围棋千字文》《纹枰对韵》,已出版《侠骨文心论剑时——金庸小说教你传统文化》《唐宋文人与围棋》(合著,第一作者)《历代围棋诗词精华赏析》(合著,第二作者)《围棋文化百问》等。

  出席灯谜大会——玉树临风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儒道两家思想,于中国文化而言,仿佛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自然也浸润其中。可以说,儒道文化的精神在围棋艺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儒道互补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围棋就被印上了儒家的烙印,并且在演进发展中被不断强化。关于围棋的起源,目前可见的最早的典籍是战国时期的《世本》。《世本》一书,相传为战国时赵国史官所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列国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都城)、作(制作)等。《世本•作篇》里提到了围棋的起源:“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按照《世本》的说法,上古时期五帝中的尧帝发明了围棋,他的儿子丹朱擅长围棋。不过,《世本》原书早已失传,我们现在见到的是后人的辑本。各种不同的辑本中并非都有这八个字。亦有人认为,这八个字或是根据《博物志》杜撰。关于围棋起源,各类围棋史引用最多的晋朝张华的《博物志》,《博物志》里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或云”就是“有的人说”,也就是说,传说围棋的发明者是尧,也有的人说是舜。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几乎所有的当下所编写的围棋史都是这么说的。其实,我们要是查找《博物志》,你就会发现,现存的《博物志》里根本就没有这条记载。这是因为,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志》也并非当年张华的原本。根据东晋王嘉《拾遗记》说:《博物志》一书原有四百卷,晋武帝令张华删订为十卷。尽管这种说法目前没有旁证,但《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著录本书即为十卷。而今本内容混杂,文辞疏略,注释也只有寥寥数则。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志》已经不是原书原貌。而后人搜集而成的这个版本里是没有这条记载的。

  《博物志》

  西晋张华

  也就是说,我们所见的《博物志》里的这段记载实际上是二手材料。不过,引用过这段话的古代典籍很多,如宋代江少虞的《事实类苑》和祝穆的《古今事文类聚》里都引用过这段话,而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明代陈士元的《论语类考》里也都引用过前半句。这基本可以断定,虽然今本上没有这段话,但其真实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打谱——凝神静气

  尧也好,舜也罢,都是儒家推崇的圣人。将发明权冠诸圣人头上,足见古人对围棋的重视。不过,在古人看来,围棋本是“小道”,《孟子》中即言:“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在魏晋之前,人们的观念中,围棋不过是一种游戏。而让这种游戏发扬光大,地位提升,一方面得益于围棋自身技术的发展,另一方则是后世文人赋予它更多的人文内涵。在后人的不断附会之下,围棋身上的儒家特征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经世致用,是儒家重要的处世原则。儒家思想从产生时,就十分强调入世,强调物尽其用,所谓“修齐治平”是也。孔子就曾说过:“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孔子觉得,葫芦只能悬挂观赏,而不能食用,乃是无用。《易经》“井“卦爻辞也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之语。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己全洁而不见用。”在儒家看来,空怀节义与才能而不见用,是失败的人生。王粲在《登楼赋》中就感慨于自己才华的埋没:“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要让围棋发扬光大,必须使其与主流的儒家思想“嫁接”,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怎样体现围棋的实用价值,是后世围棋传承者不断探索的课题。元代虞集在为《玄玄棋经》作序中即指出:“自古圣人制器,精义入神,各以致用,非有无益之习也。”可见,有用,是围棋体现儒家思想的最直接的方式。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了擅长围棋的杜陵人杜夫子“为天下第一”,有的人讥笑他下棋浪费时间,他的回答是“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

  论语

  不过,围棋的实用性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现。特别是在以农为本、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国,围棋被视为“末作”,本末是不能倒置的。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曾经下令:“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后世文人聪明地将围棋的象征意义扩大,“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班固《弈旨》)有了这种比附,围棋的实用价值就非常明确了,它不是关乎人们衣食住行这样的小事,而是可以以小喻大,体察兴衰成败。所谓“试观一十九行,胜读二十一史。”(清 尤桐《棋赋》)这一点,宋人宋白在《弈棋序》里说得非常清楚:“弈之事,下无益学植,上无补化源,然观其指归,可以喻大也,故圣人存之。”

  董仲舒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汉代大儒董仲舒将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扩充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常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围棋要想为文人士大夫阶层所认可,为主流社会接纳,就必须与这些有影响力的思想结合起来。围棋与“五常”的有机结合是在宋代完成的,《宋史•潘慎修传》里记载,宋太宗召对弈,潘慎修曾作《棋说》献给太宗皇帝,“太宗览而称善”。潘慎修的《棋说》即提到了棋道与儒家推崇的“五常”之间的关联:“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其实,即便以棋本身的特点来看,也足以对应“五常”。笔者以为,将战场上的杀伐化入棋枰之内,即是“仁”;棋子之间相互配合,甚至舍小就大、弃子争先,即是“义”;比赛时风度翩翩,即是“礼”;对局中落子无悔,即是“信”;至于“智”则更是不言自明。

  孔子

  此外,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围棋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所谓“不偏谓之中,不倚谓之庸。”通俗言之,“中庸”就是恰到好处。《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围棋中充满着辩证法,虚与实、攻与守、进与退乃至实地与外势,无不对立而又统一。在这种二元对立的矛盾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正是棋者智慧的体现,能做到恰到好处,不正是做到了“中庸”吗?即如《棋经十三篇》中的《合战篇》所说的:“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昭和棋圣”吴清源大师曾说过:“围棋就是用‘中’,中庸调和,不偏不倚,不冷不热。”故而,吴大师甚至将其自传命名为《中的精神》。也正是凭着对中庸思想的深刻领悟,吴清源先生才提出了以“和谐”为核心的“六合围棋”。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于围棋,何尝不是如此?

  围棋,亦有与儒家思想相冲突的地方。孟子所说的“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即包括“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原弈》中就指责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更早的三国吴人韦曜(即韦昭,因晋朝时避司马昭讳而称韦曜)在《博弈论》里就对围棋大加挞伐:“以变诈为无务,则非中信之事也;以劫杀为名,则非仁义之意也。”而“胜敌无封爵之赏,获地无兼土之实”则完全否定了围棋的实用价值,甚至,一旦涉及到以棋行赌,就更等而下之:“至或赌及衣物,徙棋易行,廉耻之意弛,而忿戾之色发。”

  演讲—侃侃而谈

  但我们应该看到,孟子所批判的不孝行为或是韦曜所批判的赌博现象与围棋本身并无关系,而皮日休竟然根据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就判断它是战国纵横家发明的,更是迂腐之见。

  必须指出,围棋的这些儒家特质往往出自后人的附会,所以才会出现前文所提到的现象:推崇围棋者和攻击围棋者都以儒家的言论作为证据来为自己寻找话语权。如果说,围棋中所体现的儒家精神大多出自文人的附会的话,它所体现的道家精神则更多来自围棋本身的特性。正如《棋经十三篇》中的《棋局篇》所云:

  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候。枯棋三百六十,黑白相半,以法阴阳。

  一,是“生数之主”,而三百六十则是“周天之数”。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围棋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在中国,一副围棋棋子的数量是黑白各180颗,也正是“枯棋三百六十,黑白相半,以法阴阳”这一观点的体现。许多传世的围棋都是一副360颗棋子,清代刘昆在《南中杂说》里提到:“今滇中游客,出银五钱,便市棋三百六十,宁复有佳物乎?”(清代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和近人邓之诚《骨董琐记》也引用过这则史料。)这里说的“三百六十”显然是指一副围棋,而非“一副围棋少一颗棋子”。事实上,一些传世的中国古代围棋棋子数量也是黑白各180子。天津围棋藏家杨健庵老先生曾珍藏有袁世凯驾崩时留下的玛瑙围棋,这副围棋也是黑白各180子。

  抚琴——修身养性

  《应氏围棋规则》第三章《棋具规格》里明确规定:“黑白子数应各为枰点点数减一除二。以19枰道361枰点之棋枰为准则,黑子、白子各一百八十子。”而且,使用应氏规则的比赛,赛前双方是要检查棋子数量的。标准的应氏棋具,有计数功能,比赛之前双方就能通过应氏棋罐里专门的量斗来检查是不是各自都有180枚棋子。现行《中国围棋规则》对棋子的数量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只是说“棋子的数量应能保证顺利终局”,但也强调了:“正式比赛以黑、白各180子为宜。” 这样看来,在日本,一副标准的围棋是黑子181枚,白子180枚,这还真是没领悟围棋文化的哲学内涵。而我国一些棋具生产厂家不明就里,稀里糊涂地将日本的习惯奉为圭臬,也不能不说是围棋文化普及不够所致。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在老子和庄子看来,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是有很大副作用的。这种副作用严重戕害了人的天性。“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庄子也通过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为中央之帝浑沌“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来说明有为之害。所以,一切纷争都将化为虚无,“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王安石《棋》)。只有不去刻意追求,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元代刘因的一首《对棋》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这种观点:

  直钓风流又素琴,也应似我对棋心。

  道人本是忘机者,信手拈来意自深。

  只有放弃了庄子和列子所说的“机心”,才能真正跳出俗世的牢笼,达到心灵的解脱。正如明人陆树声在《清暑笔谈》中所说:“棋罢局而人世换,此借以喻世幻浮促,以警夫溺情世累营营焉不知止者。推是可以尽达生之旨。”

  对隐逸的追求,也让商山四皓成了围棋典故。商山四皓,是指秦末隐居商山的四位老人东园公、角里先生(一作“甪(lù)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本来,按照《史记·留侯世家》中的记载,这四个人与围棋原本并无半点联系:

  棋局

  上(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

  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画像

  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强要(yāo)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戚夫人

  ……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曰,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窍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商山四皓

  虽然《史记·留侯世家》中的这段关于“商山四皓”的记载,与围棋原本并无半点联系。但四皓是隐士,而围棋不正是“坐隐”吗?在后世文人笔下,两者便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了一起。中唐诗人于鹄在其《题南峰褚道士》就让四皓与围棋有了联系:

  孟子

  得道南山久,曾教四皓棋。

  闭门医病鹤,倒箧养神龟。

  松际风长在,泉中草不衰。

  谁知茅屋里,有路向峨嵋。

  刘禹锡的《观棋歌送儇师西游》里也将提到了四皓的隐居之所:“商山夏木阴寂寂”。

  而南宋文天祥则直接言道:

  我爱商山茹紫芝,逍遥胜似橘中时。

  纷纷玄白方龙战,时事从他一局棋。

  (《又送前人琴棋书画四首(其二)》)

  文天祥

  唐宋时期的绘画作品,也已经开始出现商山四皓的形象,比如晚唐画家孙位的《四皓弈棋图》,五代画家支仲元的《四皓围棋图》、《四老围棋图》等。经过唐宋文人和画家的改造,商山四皓便成为围棋意象,元明清的画家有大量围棋主题的画作以商山四皓为题,如元代黄溍的《四皓弈棋图》、明代朱纯的《四皓弈棋图》、明代王越的《四皓弈棋图》、明代张路的《杂画册》之《商山四皓图》等。在这些画作的题画诗中,已经与围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另外,根据现有资料,双人围棋的起源不晚于宋代。宋哲宗元佑九年,刘仲甫、王珏和另外两位棋手杨中和、孙侁,曾在彭城举行四人联棋赛,他们留下的这局棋被称为《四仙子图》。

  成都府四仙子图

  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联棋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四人分曹围棋法”就是联棋,沈括不但提到了联棋,还专门探讨了联棋的战术:让自己一方弱者排在敌方强者之前,这样就可以通过先手或者类似“打将”的方法让其无法发挥。(以我曹不能者,立于彼曹能者之上,令但求急先攻其必应,则彼曹能者为其所制,不暇恤局,则常以我曹能者当彼不能者。)商山四皓的形象正好可以表现四人联棋,于是,这些后世的画作往往有四皓下联棋的情景。

  至于《世说新语》谓“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围棋成了魏晋名士谈玄的“道具”, 则围棋的别名“坐隐”、“手谈”、“忘忧”,更是与道家思想息息相关。

  世说新语

  中国围棋曾经有过辉煌的古代,也曾经有过屈辱的近现代。而今,经过几代棋手的不懈努力,我们又重回世界之巅。当下,在技术层面,中国围棋已经重新在世界上“领跑”。近几年来,围棋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究围棋的儒道文化精神,能够从更为深广的层面把握这一古老艺术的思想内核,这对更好地认识古人的智慧,更好地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大有益处的。(原文发表于《知中》杂志围棋专号,略有增删)

(责编:樊璐璐)